各位网友好,小编关注的话题,就是关于洞庭湖溃口至226米的问题,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洞庭湖溃口至226米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。
1998年抗洪历时77天,从1998年6月12日到月17日。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,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,主要不同在于: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、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;分洪溃口少。
历史上记载的长江发生的大规模的洪水有很多次的,据历史记载,自公元前185年(当时处于西汉初期)至1911年(这个我们就清楚了是清朝末期)的2096年间,长江共发生较大洪水灾害214次。
公元1499年至1949年的450年间,湖北省境内江汉干堤溃口达186次,要说特大的一次就是发生在公元1870年的一次。
长江历史上最大洪水(1870年特大洪水)
公元1870年(清同治九年,庚午年)发生在长江上、中游的一次特大洪水。从公元1000多年之后,发生的多次大供水,至20世纪的5次大洪水中,以公元1870年的洪水最大,是长江发生洪水自记载以来的罕见的大洪水。
据不完全资料,四川约20个州县、湖北约30个州县、湖南20余州县遭受严重洪灾,两湖平原一片汪洋,受淹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,损失惨重。江西、安徽也有一定灾情。
1870年特大洪水-雨情
在1870年的6月,汉江流域和鄱阳湖一带连降暴雨。中下游地区连续降雨。7月上旬暴雨中心移至长江上游,嘉陵江上游和重庆到宜昌之间连续降雨七昼夜。
7月中旬长江中游又普降暴雨,江水猛涨,出现了800年以来最大的洪水,7月17日至20日之间,宜昌最大洪峰流量达10.5万立方米/秒。15天的洪水量是975.1亿立方米,30天的洪水量达到了1650亿立方米。
这次暴雨的特点是:范围广、强度大、历时长。整个暴雨过程约为7天。
最大三天洪水流量达282.4亿立方米,是长江多年平均流量的4倍,相当于黄河年平均水量的70倍。
1870年特大洪水-灾情
此次特大洪水导致的灾情十分严重,损失之巨,范围之广,为数百年所罕见。主要受灾地区为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省。
当时长江上游有数十个县(州)城被淹没,奉节水退后城中淤泥高数尺。中下游有五六十个县(州)遭受不同程度的水灾。
其中湖北的公安县全境淹没。
“江堤俱决,冈峦宛在水中,水浸城垣数尺,衙署庙宇民房倒塌殆尽”,“大水溃城淹屋脊”。
全省30州县及武昌等广大地区遭受严重洪水灾害。1870年的这次特大洪水灾害为我国历史上所罕见。这次洪水属于千年一遇。
结语:
历史长的长江流域发生大大小小的洪灾有着上千次之多,在古代时期因为技术有限,基本上每年都会发生一次或者几次的洪灾,程度有大有小,据记载比较的洪灾就有200次之多,每次的发生都伴随着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。
水火是真的无情,不过在我们现今,我国作为“基建狂魔”,不管是对于长江流域,还是黄河流域等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做了一定的改善,把发生洪灾的可能降到了最低。使得人们的生活安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保障。自然灾害我们无法完全避免,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把危害降到最小。
1860至1870年春夏之间在长江的中上游地区,小冰期后段变暖的大趋势和个别年份强势的冷空气频繁活动,与强劲的西南季风交汇,很可能是这两次大洪水形成的原因。
1870年(清同治九年),长江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洪水,从四川盆地到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约3万平方公里的地区被淹,嘉陵江各河沿岸、重庆至汉口长江沿岸城镇农田普遍遭到淹没,合川、万县、丰都、宜昌等县全城尽成泽国。宜昌以下,圩堤普遍溃决。荆江南岸公安县“大水溃城淹平屋脊”,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,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一片汪洋。全国各省189个县受灾;
说到1870年洪水,位于宜昌市三斗坪镇的黄陵庙是首当其冲需要重点介绍的,因为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庙(我国号称数千年历史的古庙很多,但是多半都不可靠,黄陵庙的历史就非常靠谱:庙内的碑刻从三国的诸葛亮到北宋的欧阳修,传承有序,历朝文献记载因有尽有,至于文人墨客的文字记录那就更多了)承载了太多、太久远的历史,比如各个历史时期的洪水。
是1998年那年的夏天!江西的九江是遭遇了不小的打击!我们湖北也好不了哪儿去?我们镇上的双沟大堤就泄洪了!淹了好几个村,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竹林墩村!当时的一些老爷爷老太太舍不得离开住了几十年的房子!灾情就是命令!镇上书记,镇长带人驾着机船,去百姓家中把人给抢了出来!因为地势低洼,只得把人往高速公路上撤!住帐篷,吃着政府送来的粮食,蔬菜!后来所有住在低洼的百姓都迁了上来,住进了政府做的新村!
我只说我经历过的98年大洪水;
98年,我两岁。
有人会说了,两岁你知道个毛。
确实,当时的我什么都不知道,但我在亲人那里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。
作为农民的孩子,虽然现在压根不会做农活,以后发生经济危机什么的,也一样会饿死。但田园里的童年,就相当于我的幼儿园吧。
小时候在田里,总是会挖到一些螺蛳,蚌,还有虾蟹类的甲壳。当时拿着这些甲片,会蹦蹦跳跳的跑到奶奶面前,大叫着说自己找到了化石。
奶奶并不懂什么是化石,只是跟我说,这里本来是河床。
1948年,渡江战役胜利。土改后,我的曾祖父分到了大概五亩的土地。
到了我爷爷这里,我爷爷只有一个弟弟和四个姐妹。这五亩的土地分给我爷爷和叔爷爷勉强够,发不了财但是够活。
我奶奶育有三男一女,这就很尴尬了,地完全不够。要知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中国大部分的农村还是以小农的经济结构为主。
伯父娶了伯母,爷爷奶奶决定把田地留给伯父一家。眼瞅着我爸,我叔面临娶不到老婆的困境。
当时我的家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湖造田运动,我的父辈开始了与长江争夺生存资源。
向北面构筑高达三4-5米的堤坝,毕竟是中国第一长河的主干流,得给它足够的尊重。
向南有一个与长江相连的湖泊,这个湖泊算是与芜湖龙窝湖缓冲水域,水流相对平稳。
由于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冲击平原,没有什么山石。所以堤坝中石头的含量很少,多为夯土。那个年代更是没有什么土木工程机械,汽车等。我的父辈,爷爷辈都是靠担子挑,小推车推运完成了这项伟大的工作。
孩童时期,我生活村庄活脱脱一个盆形,我的家乡叫这种村庄叫凸子,地名中凸应读做(pao)。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凸,我感觉应该是凹才更形象。
我的家就建造在堤坝的上面,也就是盆沿上。土地则是在盆里。由于原本是河床,所以土壤十分肥沃。
时光流转。
夯土结构的堤坝,在长江的奔腾下,还是难掩其颓势,在1998年,在全长十几公里的堤坝中段,一个虾洞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尽管事故发生地早就已经被发现,但人在大自然面前显得那样脆弱与渺小。仅十几分钟,水就灌满整个盆形村庄。
近半年来的劳作皆化为虚无,穷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。水进入整个村庄的时候,沮丧的气氛萦绕在每个村民的头上。
水远比我们想象中来的迅猛,感觉灌满我们这个村庄的水对于长江的体量来说相当于九牛一毛,因为很快大家都爬到了屋顶上。
当时长江全流域都在洪汛告急,政府根本没有多余的船只,第一时间把人给救出去。只能送出水和方便面,解决燃眉之急。四周一片汪洋,大家只能坐在屋顶上相互守望。
我无法想象那种感觉,尽管我当时也是其中一员。
往后几年,我们的母亲河相对温柔了些。但是我们这些生活在江边的孩子,在夏天汛期的时候是不许出门的。
为什么?
这么形容吧!出门,走过两米半宽的路,你就能摸到长江主干流的江水,这就是长江的汛期!
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多么唯美的场景,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,清晨我要是能听到的捣衣声,那大概就是我奶奶在路边洗衣的场景,总让我的心中浮现一种担忧……
01年还是02年,我记不清了。我的堂哥(12-13岁)下水游泳,还是在汛期。他游了一段时间,腿抽筋了,我奶奶都急哭了。当时他已经被水流冲出去二十几米,幸亏他抓住了树的树梢。最后我的父亲和叔叔下水才把他拉了回来。
不要问水里为什么有树,那是因为非汛期,长江和我家的直线距离能达到两公里之远。
要知道,他游的不是游泳池,是汛期近岸处深达4米,水流湍急,暗流涌动的长江。
2003年,我七岁,政府主导拆迁,像我们家这样深受长江威胁的居民,统一迁移到安置小区。自此我们的性命算是脱离了长江的威胁吧。
土地是无法迁移的,我的父辈和爷爷辈仍在跟长江争夺生存资源。
我想,只有到我们这一辈,这场人与长江争地盘的情况才能完全结束吧。
到此,大家对洞庭湖溃口至226米的解答时否满意,希望洞庭湖溃口至226米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,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。